简析锂电池关键材料和设备市场情况
发布日期:2018-09-03 作者: 点击:
资本市场纷纷发布投资锂电池产业项目规划
统计显示,2016年上半年锂电池产业链的投资额已超过1160亿元,主要集中于锂电企业兼并购和产能扩张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锂电行业共发生资本兼并购案例40起,材料环节12起,设备领域4起,电池环节10起,新能源汽车环节14起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8月份,锂电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划已接近980亿,初步估算,将新增动力锂电池产能约177Gwh。
随锂电池新产能投建 将引发对设备及相关材料需求
从锂电池产业链来看,主要包括锂原材料、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以及生产设备等。而随锂电池新产能的投建,必将带动上述行业市场需求。
三元系正极材料未来缺口仍较大
由于三元电池突出的能量比优势,在乘用车和专用车上装配较多,而更加强调安全性能的客用车目前还是以磷酸铁锂为主,按照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,到2020年,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Wh/kg以上,三元电池是最有潜力达到要求的技术路线。15年数据显示,三元电池在乘用车电源配置中占比达到58.48%,在专用车电源配置中占比达到59.14%。而从2015年动力锂电池产量构成看,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69%以上。根据预测,虽然到2018年,三元电池产量占比将会反超铁系,达到36.50Gwh,仍难满足下游需求。因此,从去年开始,核心电池企业便开始扩产三元系锂电池,致三元材料缺口加大。
负极材料仍将以碳材料为主 将全面受益于锂电池新产能释放
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,锂电负极材料产量的大幅增,据统计2015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总产量约7.28万吨左右,同比增长42.7%。依据目前材料种类消费结构,目前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%。而随着锂电池新投建产能的逐步投产,若全部达产,按照目前各种负极材料所占份额比例,预计未来每年将新增6.69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11.31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容量。
电解液需求将激增 其盈利能力仍将保持
从电解液的消费指标看,每瓦时动力电池的电解液用量(1.4至 1.8克)要高于消费类电池(1.1克左右),因此随着动力电池在整个锂电池市场中比重的增加,电解液的增长快于锂电池容量的增长。目前全国产能约11.7万吨,若15年锂电池产量按照48.60Gwh计算,加之出口业务,则供需基本平衡。而随新能源乘用车及专用车产销的增加,未来电解液的需求仍将呈现旺盛态势。若锂电池新增产能全部达产,则电解液需求量将会新增28.70万吨,届时电解液产能将会有较大的缺口。在下游市场支撑下,仍将会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。
隔膜进口替代局面仍会存在 湿法膜+涂覆需求将递增
根据国内锂电池产能投资规划,随着新产能的全部达产,预计隔膜市场将新增47.84亿平米。2015年我国锂电池隔膜产量6.28亿平米,同比增长49.5%,细分来看,干法隔膜出货3.9亿平米,同比增长33.1%;湿法隔膜出货2.38亿平米,同比增长90.5%。湿法隔膜增速大于干法,一是需求快速增长,2015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转向湿法隔膜。三元动力电池占比上升,带动湿法涂覆隔膜销量增加,致湿法膜中涂覆隔膜的占比从2014年的34%上升到2015年65%。湿法涂覆膜未来将是大趋势。
铝塑膜锂电池产业原材料链条中另一盈利高点 市场可期
因质量和安全等因素考虑,目前软包电池占比正快速提高。而铝塑膜是软包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,技术难度远超隔膜、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等材料,毛利率高达60%以上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增锂电池产能的释放,未来锂电池铝塑膜软包需求也将快速提升,市场空间巨大。按照目前锂电池的生产工艺,以NCM为例,1Gwh电池将至多需要163万平米铝塑膜。假设,未来新投资的锂电池生产线50%为软包电池,则每年新增铝塑膜需求量将超过1.2亿平米,市值将超过25亿元,届时市场总容量将超过50亿元。而受生产工艺技术限制,目前全球锂电池用铝塑复膜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。目前国内电池企业铝塑膜需求量约450万平方米/月左右,主要被DNP、昭和电工以及凸版印刷所垄断,对外依存度超过90%。该产品进口替代格局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。